趣词首页 公众号 小程序

bear:熊

起源于黑海和里海北岸之间的原始印欧人看不到北极熊和黑熊,他们所能看见的是“棕”熊。这个单词与brown n.棕色,以及beaver ['biːvə] n.海狸;海狸皮毛有关。拉丁语借用了这些概念后,将棕色头发或棕色皮肤(较白皮肤颜色深)的女人称为brunette [bruː'net] n.浅黑肤色的女人。

该词的英语词源请访问趣词词源英文版:bear 词源,bear 含义。

bathe:洗浴

来自古英语bathian,洗浴,来自bath,洗浴,-ian,古英语动词后缀。

below:在下面

be-,表强调,low,下面的。

Buddhism:佛教

Buddha,佛祖,-ism,主义,思想,宗教。

bagel:硬面包

bag-,词源同bow,弯,-el,小词后缀。形容该面包外观。

bewilder:使迷惑

前缀be-在这里用于加强语义;-wilder可能是wilderness(荒野)的缩略形式;身处荒野之中,方向感很容易缺失,引申为“使迷惑”。wilderness相当于由wild(野生的)和deer(鹿,古英语本义“兽”)、-ness(名词后缀)三者组成,字面义“野兽栖息地”。

betroth:订婚

古英语treowð衍生出单词troth(婚约)和truth(真相),词根-tru-、-tro-指“坚固,持久”,“婚约”可加固双方关系,“真相”牢不可破;同根词再如tree(树);-tru-经t、d音变得同义词根-dur-,如durable(持久的)、endure(忍耐;持久)等。

bulwark:壁垒;保障

bul-的词源本义为plank(厚板),和单词bole(树干)同源;wark和单词work(工作;作品)同源;字面义就是“用厚板或树干构建而成的壁垒”。

benign:(肿瘤等)良性的;和蔼的

它由两个词根构成,beni为词根“好”,相当于bene,如同根词benefit(好处,益处);gn为词根“生,产生”,相当于gen,如同根词oxygen(氧气),pregnant(怀孕的)。所以它的字面意思是“生长着的好的东西”,词义引申为“良性的”。

barge:驳船

“驳”这个字,是对barge整体读音的音译,就像“卡车”的“卡”是对car的音译一样。embark(上船,上飞机;着手做),em为前缀,相当于in,词根bark和单词barge同源,根义为“小船”。短语:embark on sth.开始着手做某事。

bacon:熏猪肉

bac词根“背”,和back同源;on为名词后缀,和同后缀单词mutton(羊肉)可以串记。这个词最初指“猪背部的肉”。短语:bring home the bacon(谋生,养家),save one's bacon(免遭麻烦,摆脱困难)。

Buridan's ass:布里丹之驴

出自14世纪法国哲学家布里丹的寓言。有一头饥饿毛驴站在两捆同样的干草之间,居然不知吃哪边的干草才好,结果饿死了。比喻那些优柔寡断的人。

Beat Generation:垮掉的一代

原系20世纪五六十年代流行于美国的一种文学流派。该派均为青年作家,他们以虚无主义态度否定一切,要求摆脱一切传统束缚,拒绝承当任何社会和家庭义务,追求所谓“绝对自由”的生活:吸毒、酗酒、偷窃、同性恋等。在艺术上则主张抛弃传统手法,提倡随意发挥。其作品形式上大多支离破碎,内容上消极颓废,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对美国社会的反叛。后指对现实不满而又无所作为、甚至沾有恶习的颓废青年人。

baptism:洗礼

出自《圣经》。人类的始祖亚当和夏娃因听了神蛇的话偷吃禁果犯下了罪,这个罪过从此代代相传,叫做“原罪”;各人违背上帝旨意也会犯罪,称为“本罪”。所以,凡笃信上帝的人,必须经过洗礼,洗刷原罪和本罪。洗礼时,主洗者口诵经文,受洗者注水额上或头上,也有全身浸入水中的,故洗礼也称“浸洗”。后比喻经受某种锻炼或考验。

blindman's buff:摸瞎子;捉迷藏

一种十分古老的儿童游戏,两千多年前即流行于希腊,中世纪后成为一种成人游戏,汉译通常作“捉迷藏”或“摸瞎子”。一人蒙着双眼摸索着去捉在他周围来回躲闪的,捉住后辨认所捉之人是谁。blindman指被蒙住眼睛的人,buff指众人为了逗引他来捉拿,在他臀部的轻轻一拍。buff即buffet(轻击,手的一击)一词的缩略,今已废弃不用。该游戏亦称blindman's bluff。

baker's dozen:十三,一打加一

“十三”的委婉说法之一。有趣的是,面包师(baker)之“一打”(dozen)是如何变成“一打加一”的呢?据传,13世纪英国面包师的名声很不好,他们常常欺骗顾客,缺斤少两。1266年英国议会颁布了一条法令,规定了面包的价格和重量,倘若斤两不足就要受到严惩重罚。可是,在当时制造面包的炉具比较原始,很难保证面包的分量个个都合乎规定标准。面包师为避免重罚,每售一打必奉送一个,用来弥补重量的可能不足,久而久之就成了一种习惯。因此面包师之“一打”(baker's dozen)即为一般人之“十三”。

还有一说同上说有几分出入。按英国古时风俗,面包小贩(huckster)从面包店购买面包享有优惠价,以一打之价可以购得十三个。这额外的第十三个叫做vantage bread,因为它是作为赢利(vantage)外给的。旧时出版商在出售印刷品时也效仿面包店,凡买书一打,便赠送一本,故人们偶尔亦用a printer's dozen来表示“十三”。作为“十三”代称的还有a devil's dozen。它来自中世纪欧洲关于撒旦(Old Nick)召集的会议上通常有十三个女巫出席的传说。但是后两个短语一般用得极少。在非正式说法中英国人以a baker's dozen替代“十三”恐怕或多或少是由于他们忌讳“十三”这一不吉利数字的缘故。

blue blood:贵族出身,名门出身,名门望族

源自西班牙语。从公元前8世纪到1492年西班牙的大部是在信奉伊斯兰教的摩尔人(Moors)的统治之下的。摩尔人乃北非柏柏尔人(Berbers)与阿拉伯人的混血后代。在摩尔人的统治临近结束时,卡斯蒂利亚地区(Castile)那些未同摩尔人发生血缘关系的,自命血统纯正的西班牙贵族认为,其静脉较之深肤色的摩尔人或混血人更呈蓝色,因此血也似乎是蓝色的。他们以sangre azul(蓝血)来说明自己的出身比别人高贵,译成英语即为blue blood,寓意为“贵族出身”,常见于have /with blue blood in one's veins(有贵族血统)这两个短语中,有时也做复合词blue-blooded.英国人现在也把剑桥,牛津等名牌大学称为blue-brick universities(蓝砖大学)也与此有关。

blog:博客

blog其实是weblog的缩略,而weblog则是由web和log复合而成。Web的意思是“网络”,指the World Wide Web(万维网);log的原义是“航海日志”,后来被用以泛指任何类型的流水记录,因此,weblog就是在网络上的流水记录形式,相当于网络时代的日记本。作为weblog的缩略形式,blog可译为“网络日志”或“网志”。但有人认为,该名称虽然中规中矩,但缺乏出新之处,无法概括其独特内涵和深远意义,于是想出了“博客”这一中文译名,也有人将blog译为“博客日志”或“博客网站”,而将其派生词blogger译成“博客”。

Bellona:罗马神话中的女战神贝罗纳

贝罗纳(Bellona, 又译为柏洛娜或贝娄娜)是罗马神话中的女战神,是战神马尔斯(Mars)的妻子,和战神一样代表了战争的残忍和血腥,相当于希腊神话中的厄倪俄(Enyo),但在罗马神话中地位远远高于希腊神话中的厄倪俄,经常与战神相提并论。她的外号是“城市毁灭者”,常常与战神的两个儿子以及纷争女神一道与战神一起驰骋战场。

英语词根bel-就源自贝罗纳的名字Bellona,构成了众多与战争相关的词。

战神的两个儿子,一个叫做Phobos(福波斯),一个叫做Deimos(德摩斯),这哥俩的名字在希腊语中都是“惊恐、恐惧”的意思,代表了战争的恐怖。英语单词phobia就源自福波斯的希腊名字phobos,表示“恐怖”之意,还可以作为词根,用来表示各种恐惧症。

bel-:战争

bellicose:['belɪkəʊs] adj.好战的

rebel:['reb(ə)l] vi.反叛,造反adj.反叛的,造反的n.反叛者,叛徒

belligerent:[bə'lɪdʒ(ə)r(ə)nt] adj.交战的,交战国的,好战的n.交战国

phobia:['fəʊbɪə] n.恐怖,恐惧症

-phobe:……恐惧症患者

biscuit:小点心;饼干

bis-拉丁前缀,表twice,cuit同cook有关,biscuit来自拉丁(panis) bis coctus即(bread) twice-baked。同样的逻辑出现在德语词源的zwieback上。zwieback(烤干面包),德语词首音z-同英语t,如time对应zeit,而twice就对应zwie-,back部分同b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