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词首页 公众号 小程序

eleven:十一

在许多文化中计数起源于手指和足趾。生活在气候暖和地区的古人,如苏美尔人( Sumerians),通常是赤着脚的,即便穿便鞋也是十趾外露。他们计数靠的是10个手指加上10个足趾,故把20作为其计数系统的基础。这反映在他们的语言上。史前日耳曼民族生活的地区每年总有几个月是冰雪覆盖的,须着鞋袜把足趾掩藏起来,故其计数系统是以10为

基础的。盎格鲁撒克逊牧猪人在数猪时数到11手指不够用,就说endleofan,意思是one left (over ten),若为12则说tewlf,意思是two left(after ten)。这两个词最后分别演变为现代英语的eleven和twelve。发音和拼写的变化使词的成分与整个词之间的关系变得模糊了,使原义逐渐为人们所遗忘。从thirteen到nineteen则是以另一形式构成,如thirteen在古英语中原作抽treotyne,意为three and ten,以下类推。twenty茌古英语原作twentig,字面义为two tens。

该词的英语词源请访问趣词词源英文版:eleven 词源,eleven 含义。

electric:电的

公元前6世纪的时候,古希腊人发现用毛皮或毛织物磨擦过的琥珀能够吸引羽毛、头发等轻小物体。可是直到中世纪对这种现象很少有系统的研究。古人常常用琥珀来做爱情护身符,说是戴了它能吸引异性。由于磨擦能使琥珀发出火星,希腊人就据elektor(耀眼的太阳)一词把琥珀命名为elektron,拉丁文作electrum,由此再派生出形容词electricus,英语electric(电的)和electricity(电)就是由此而来的,而最先使用这两个词的是英国物理学家吉伯( William Gilbert,1544 - 1603)。1600年吉伯曾较系统地论述过电磁现象,并研究了两个磨擦带电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是他把拉丁语dectricus译成英语electric,并创造了electricity 一词。还有一些电学和磁学方面的术语也是他最先使用的。因此,许多人认为他是磁学与电学研究之父。英语另有一词electron(电子),若究其根源也是源于希腊语elektron(琥珀)的,但它不直接来自该希腊词,而是由electric的词根electro加后缀-on构成。

elbow:肘   

ell乃英国旧时量布的长度单位,等于45英寸,但对织布工来说,从肘到中指尖的长度即为- ell。英语谚语Give hirn an inch and he'lI take an ell(得寸进尺)中的ell正是用于此义。现用以表示“肘”的elbow 一词源自古英语elnboga,由eln‘length of lower arm’加boga‘bow’(弯曲部分)组成,而实际上系由ell和bow二词复合而成。

  

eggplant:茄子   

这是茄子的美语名称,相当于英国人所说的aubergine。茄子因外形有点像一个大的鸡蛋( egg),故而得名eggplant。茄子的德语名称Eierpflanze形成的理据与美语相同,其字面义为eggs plant或plant of eggs。新泽西州瓦恩兰( Vineland)曾自封为“世界茄子之都”(Eggplant Capital of theWorld)。美国东部市场上的茄子有一半是由它供应的,它还每年举办茄子节(Eggplant Festival),评选“茄子皇后”(Eggplant Queen),吃各种茄子菜和茄子糕,喝茄子酒等。

  

egghead:知识分子,自以为有大学问的人   

该词始见于美国小说家约翰逊(Owen Johnson,1878 -1952)在20世纪初出版的一部通俗小说。该小说在当时颇受男孩的欢迎,因此egghead 一词曾作为俚语在学生中流行一时,用以指有时作出愚蠢举动的知识分子,以后渐遭废弃。到了1952年艾森豪威尔(D- D. Eisenhower,1890 - 1969)和史蒂文森(Adlai E. Steveson,l900 - 1965)竞选美国总统时,艾森豪威尔的支持者把史蒂文森的支持者说成为“a largeoval head, faceless, unemotional, but a litile bit naughty and condescending”(长着一副卵形大脑袋,面无表情,有点高傲而瞧不起人的样子)。于是egghead 一词再度复活,也许是因为史蒂文森的额部大而秃,脑袋颇似鸡蛋,有知识分子气质,故他本人及支持他的知识分子均被蔑称为egghead。该词现在仍指“知识分子”,“学问家”,但常含贬义。

  

edelweiss:火绒草,雪绒花   

美国电影《音乐之声》(The Sound of Music)有首插曲就叫Edelweiss.有人把它译作“火绒草”、“雪绒花”,也有人把它译成“宝雪花”。这是生长于阿尔卑斯山和南美高山地带的一种小白花,被瑞士人作为国花,经常见于瑞士的传统图案中。英语花名直接借自德语。在德语中edel的意思是“高贵的”,而weiss的意思则是“洁白的”,edelweiss是个复合词,有“高贵而洁白”的含义。

  

echo:回声,反响   

echo借自拉丁语,但源出希腊神话传说。在古希腊神话中Echo是居于山林水泽的仙女。据古罗马诗人奥维德(Ovid,43BC —17AD)的长诗《变形记》,Echo曾做过天后赫拉( Hera)的使女。当赫拉的丈夫主神宙斯(Zeus)和情人幽会时,Echo故意缠住好妒的赫拉,不停地同她讲话,转移她的注意力,使她不能继续监视丈夫。后来赫拉发现上当,又气又恨,就使Echo失去独立说话的能力,而只能重复别人谈话的尾音。之后,可怜的Echo在林中遇见了美少年那喀索斯(Narcissus),爱上了他,但遭到了拒绝。从此终日抑郁,形容日见枯槁,以至最后在山林中只留下她叹息的声音。现在每当我们在山间高喊,就能听到回声,仿佛是Echo在应答似的。另据希腊作家朗戈斯(Longus,创作时期2-3世纪)的说法,Echo拒绝了畜牧神潘(Pan)的求爱,潘怀恨在心,使一群牧人发疯,把她撕成碎片。大地女神盖亚( Gaea)掩埋了她的尸体,只让她的回声留在人间。因此,Echo 一词进入了英语之后,就被赋予了“回声”、“反响”等义。

  

eavesdropper:偷听者,窃听者

这是从盎格鲁撒克逊时代即古英语时期流传下来的一个英语词。那时房子没有檐槽,屋檐很宽,使屋顶的雨水能够滴到地基以外的地方。人们可以站在檐下避雨,也可以躲在檐下偷听屋内的谈话。eaves指“檐”,eavesdrop(原作eavesdrip)指“檐水”或“檐下滴水处”,而eavesdropper则是由eavesdrop派生出来的,始用于15世纪,指屋檐下的“偷听者”,用到今天它的词义一直没有多大变化,只是扩大一些罢了,不再限于屋檐下。eavesdrop亦可用作动词,表示“偷听”,它是17世纪时从eavesdropper逆生而成的。旧时英国法律禁止在他人住宅两英尺以内的地方盖房子,而且早在1487年窃听就被视为一种犯罪行为。

eccentric:古怪的,怪癖的   

该词源自拉丁文ex centrum‘oul of centre’(不在正中,不正圆的),原是一个天空学术语,16世纪初只用于此义,到了17世纪词义才逐渐引申为“古怪的”、“怪癖的”、“异乎寻常的”,用于人或其行为、举止等。

  

Easter:(基督教)复活节   

Easter在古英语原作Eastre。基督教传入英国以前,古代日耳曼民族黎明女神Eostre/Eastre受祭的节日就称Eastre。该词是从east ‘east’(东)派生的。由于纪念“耶稣复活”的节日和这个节日同在春分或春分后,所以在基督教传入英国后,Eastre即被传教士借用来指“复活节”,后来演变为Easter。

easel:画架,黑板架,图表架

画家绘画时把画板或蒙画布的框子斜放在画架上面,但意指“画架”的easel并不是因为画架使画家的工作舒适些(ease the work of the painter)而得名的。在17懂纪荷兰画家看来,画架好比一头役畜(beast of burden),所以他们就用荷兰语中表示“驴”的ezel 一词称之。该词于17世纪进入英语,以后其拼法受ease(舒适)的影响逐渐演变为easel。16世纪是荷兰艺术的繁荣时期,和easel一同在17世纪从荷兰语进人英语的美术用语有landscape(风景厕)和lay figure(人体模型)等。用役畜来喻指画架也见于其它一些语言,如法语、意大利语和西班牙语都用原义为“小马”的词来指画架,它们分别是chevalet,cavaletto,cabellete。其实,英语在习惯上也常用役畜及其它动物名称来喻指用具,诸如clotheshorse(晾衣架),sawhorse(锯木架),crane(起重机),monkey wrench(活扳手),donkey engine(辅助发动机)。easel的词义还可引申为“黑板架”和“图表架”。

earmark:标记,指拨

在现代英语中earmark在作动词用时,常作“指拨(款项)”或“留作专用”解,如money eannarked for research work(专门拨给研究工作用的款项),但这不是该词的本义。

  在16世纪时,英国农民开始在牲畜耳朵上打戳记,以防牲畜被偷。可是这一-做法有时未必能起多大作用。很多窃贼善于改换戳记,让别人真伪难分。这种“耳记”就是earmark一词的原始意义。打耳记在当时非常普遍,甚至连改戳记的窃贼一经抓获,也往往被打上耳记,以儆效尤。后来,earmark不再限于指“耳记”,也用以泛指“标记”或“特征”,最后又进一步引申出上面提到的喻义。

esperanto:世界语

有人用“S不难读”或“S不难懂”作为Esperanto的谐音来记忆这个词,虽然读音不准,倒确实能帮助记忆。

1887年7月14日,波兰医生及语言家柴门霍夫博士(Dr. Zamenhof)宣布成功地创造了一种国际辅助语言,即世界语。这位精通12种语言的专家是用“Dr. Esperanto”这个笔名发表文章的,Esperanto的词义是“希望者”,于是这种语言就被叫做Esperanto Language,或Esperanto。

从目前的情况看,Esperanto成为真正的“世界语”的“希望”并不大,当前世界仅约有一百万人使用这种语言。

encyclopedia:百科全书

这个词是从希腊词enkyklopaideia来的,en即“in”;kyklos,circle,paideia,education, 合起来即“包罗整个教育以及知识领域的事物”。

euphemism:委婉语

委婉语或委婉词是一种修辞手段,即采取婉转的、温和的、可接受的词语来表达某些不大好听的内容。例汉语里的“死”字,是个不大好听的字眼,人们创造了许多生动的委婉语来取代“死”这个令人厌恶的字眼,如:“逝世”、“去世”、“过世”、“老了”、“见马克思去”、“交粮本”等等。英语里也避开“die”这个字眼,而说“He went to his reward.”

Euphemism是从希腊语来的,eu,意思是“好”,phemi意思是“说”,合起来则是“说得好听点儿”。委婉语的宗旨正是这样。

eraser:橡皮

18世纪的物理学家Joseph Priestley发现南美洲的一种名叫caoutchouc的树胶能够擦去铅笔的痕迹,于是这种东西就被叫做rubber,是从动词rub(擦)派生出来的,意即用来擦铅笔字的工作——橡皮。

Eraser一词则历史很长,它是从拉丁语的erado派生出来的,意思是“去掉”、“刮掉”。古罗马人是用一种烙铁似的书写工具,把字烈军属在蜡板上的,写错了,或不需要了,就把蜡刮掉,eraser的字面含义就是“刮去蜡字的工具”。后来铅笔问世后,它渐渐转为“橡皮”的意思。

education:教育

教育,就是启发、引导、培养新一代。学校的教师是最主要的教育工作者,他们的工作就是把学生内在的天资,能力引导出来。启发出来,而这样一个过程也就是“教育”。英语educate一词的原始含义恰也是如此。这个词是从拉丁语来的e-即“out”;duco- “lead”,合起来就是lead out(引导出来,启发)。

electricity:电

古希腊人常用琥珀制作爱情护符,确信戴着这种护符的人可以引来爱人。他们发现,磨擦琥珀可以吸引羽毛、线头等小东西,磨擦时会放出火花。他们就把这种磨擦起电的现象叫做elektron.来自希腊语elektor,意即“发光的太阳”,进入拉丁语后写作electrum.英语演变为electricity。

economist:经济学家

英语里“经济学家”和“节俭的人”是一个词,都叫economist.它是从希腊语oikonomia(即“economy”)来的,原义是“家务管理”。Economist最初的含义是指用钱节省,善于管理财产和业务使减少损失和浪费的人,也就是“节俭的人”。这个词从家庭走向社会,从“勤俭持家”到善于经营管理厂矿企业,再到研究整个国家的经济状况和理论,其含义也从“节俭的人”转化为“经济学家”。

同样,economy也从原来的“节省、节俭、节约”发展为“经济”的含义。

英国有个世界闻名的刊物,就叫“Economist”。

etymology:词源学

etymology 词源学

古希腊人认为凡词都有其原型,他们称之为etymos logos,意思是true word,而关于原型词的研究他们称之为etymologia,意思是true word study。古罗马人把这个希腊词吸收了过来,作etymologia,英语又借自拉丁语,作etymology,汉语译为“词源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