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in(缎子):中世纪闻名于外的中国海港城市泉州
在中世纪时,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有一个闻名于外的海港城市,被阿拉伯人称为Zaitun。该城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被西方人誉为“东方第一大港”,是当时著名的东方名城。1292年,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叙述其西还旅程时写道:“离开福州市……第五天傍晚,抵达宏伟秀丽的Zaitun城”,“Zaitun是世界上最大的港口之一,大批商人云集这里,货物堆积如山,的确难以想象。”数十年后的1346年,摩洛哥旅行家伊本吧都他(Ibn Batuta)亦写道:“我们渡海到达的第一座城市是Zaitun……该城的港口是世界大港之一,甚至是最大的港口。”英语单词satin就来自东方名城Zaitun,表示来自Zaitun的丝绸、缎子。
虽然Zaitun在600多年前就是世界皆知的名城,但到了19世纪初,欧洲学术界却在为“Zaitun”到底在何处而争论不休。直到1915-1918年日本学者桑原骘藏的《蒲寿庚考》问世后,史学界才一致认定那个充满传奇故事的“Zaitun”就是中国福建省的泉州。
satin:['sætɪn] n.缎子,缎子衣服adj.光滑的,绸缎做的,似缎子的
该词的英语词源请访问趣词词源英文版:satin 词源,satin 含义。
sardonic(冷笑的):令人狂笑而死的撒丁毒草
传说地中海中撒丁岛(sardinia)上有一种毒草,其毒性足以致命。误食者会肌肉抽搐,狂笑不止而死,死的时候脸上依然保持一种古怪的笑容。古希腊诗人荷马将这种笑容称为“撒丁式笑容”,翻译成英语就是sardonic smile,单词sardonic就来自撒丁岛的名字sardinia,现在常常用来表示“冷笑的”、“讥讽的”。
sardonic:[saː'dɔnɪk] 撒丁式的,冷笑的,讽刺的
sardonically:[sa:'dɔnikəli] adv.冷嘲地,讽刺地
sarcasm(挖苦):如利齿撕肉般的讥讽话
古代希腊人喜欢辩论,在娱乐、政治、司法等领域处处都能见到辩论,甚至还出现了一批专门教授修辞学和辩论术的人,即所谓的“智者”或“诡辩家”。古代雅典就是一座辩论之城,希腊的古典哲学就诞生于各种辩论中。在辩论时,优秀的辩论家往往能抓住对方言语中的漏洞,用尖酸刻薄的话加以讽刺,使对手颜面尽失、狼狈不堪。在围观者看来,这种尖酸刻薄的讽刺,就像是用牙齿将对手的肌肤一条条撕咬下来,因此将其称为sarkazein,意思就是“将肉撕咬下来”,其中的sark就是英语词根sarc,表示“肉”,含有该词根的单词有sarcous(肉的)。
sarcasm:['sɑːkæz(ə)m] n.讽刺,挖苦,嘲笑
sarcastic:[sɑː'kæstɪk] adj.讽刺的,挖苦的,尖酸刻薄的,辛辣的
sarcous:['sɑːkəs] adj.肉的,肌肉的
sadism(虐待狂):著名的虐待狂作家萨德侯爵
英语单词sadism(虐待狂)来自法国著名作家、虐待狂萨德侯爵。萨德出生于一个古老的、败落的法国南部的贵族家庭。少年时他进入一家军官学校学习,15岁时他成为候补军官。16岁时他参加了七年战争并多次被提升。成年后,他娶了一名出身自不太高贵、但非常富有的贵族家庭的女子。1764年萨德的父亲死后,他继承了他父亲的与瑞士交界的三个省的荣誉总督的职务。萨德婚后所获得的财富使得他可以开始他丑闻昭著的生活,他的生活远远跳出了当时法国贵族的放荡主义所容许的范围。据闻他多次虐待非常年轻的妓女和他家里的男女佣人,后来与他的妻子一起虐待家里的佣人。
由于受到虐待他人的指控,萨德曾经多次被捕入狱,多次被判处死刑但又幸运逃脱。在监狱和疯人院生活的漫长时间内,萨德致力于写作,创作了多篇优秀的文学作品。
萨德作品中的色情描写非常细腻,富有想象力。萨德尤其爱好描写各种暴力和虐待行为。由于他的作品中有大量性虐待情节,被认为是变态文学的创始者.后来的学者把主动的虐待症,也就是喜欢虐待别人,命名为 “萨德现象”(Sadism),即“虐待狂”、“施虐症”。萨德现象(Sadism)与马索克现象(Masochism)合称为sadomasochism,简称为SM,中文即指性虐待症、虐恋。
sadism:['seɪdɪz(ə)m] n.虐待狂,性虐待,施虐症
sadist:['sedɪst] n.虐待狂者
sadistic:[sə'dɪstɪk] adj.虐待狂的,虐待狂倾向的
scavenger(食腐动物):古代对外地商人征收关税的人
英语单词scavenger来自诺曼时代的英国法语scawager,本意是“在大街上对外地商人征收关税的人”。在封建时期,商人到外地经商需要向当地领主缴纳税金,称为scawage,而负责征收scawage的人就是scawager。英语单词scavenger就来源于此。后来,这些人又增加了负责街道清洁的职责,因此scavenger又产生了“清道夫、拾荒者”的含义,后来又产生了“食腐动物”的含义。
scavenger: ['skævɪn(d)ʒə] n.食腐动物,清道夫,拾荒者
stigma(耻辱):在罪犯皮肤上烙下印记的刑罚
中国古代刑罚中最常见的一种叫做“黥刑”或“墨刑”,就是在罪犯脸上或身体的其他部位刺字,然后涂上墨或别的颜料,使所刺的字成为永久性的记号。无独有偶,在西方也有类似的刑罚。所不同的是,在西方是用烧红的烙铁在罪犯脸上或身体其他部位烙下印记。这种刑罚所留下的烙印就是stigma。该单词与stick(戳、粘贴)同源,因为行刑时需要用烧红的烙铁来stick罪犯的皮肤。该词后来常用于比喻“耻辱、污名”。
stigma: ['stɪgmə] n.耻辱,污名,烙印,特征
savage(野蛮人):居住在森林里的人
在西方文明史观中,文明源于城市,因此,那些散居在原始森林内的居民自然就是野蛮人。英语单词savage(野蛮人)指的正是这种居住在森林内的人。它来自拉丁语salvaticus,是silvaticus的另一种拼写方式,而后者的词根silva意思就是“森林”。
savage: ['sævɪdʒ] n.野蛮人,未开化的人,粗鲁的人adj.野蛮的,残酷的
steward(管家):负责看管猪群的人
在古代社会,猪是重要的家庭资产。富人家庭中负责看管猪群的人就叫做steward。这个单词由sty(猪圈)+ward(看守)组成,字面意思就是看守猪圈、猪群的人。随着人们驯养动物种类的增加,steward所看管的对象从猪扩充至所有牲畜,后来他的职责不断扩大,还帮助主人打点地产、地租等产业。因此,steward的地位不断提高,相当于“账房先生”和“管家”。甚至在一些场合,steward成了一种地方官员的头衔。在英国,直到1849年前,英国王室的Lord Steward(宫内大臣)甚至拥有司法权,属于政府内阁成员。
steward: ['stjuːəd] n.管家,乘务员,膳务员,工会管事vt.管理vi.当服务员,当管事
salute(致敬):罗马神话中的健康女神萨卢斯
萨卢斯(Salus)是罗马神话中的健康女神,掌管健康、幸福和兴盛。对应于希腊神话中的许癸厄亚(Hygieia)。在古罗马因其司属而得到古罗马人广泛崇拜与供奉,并以每年八月五日进行相关活动。
英语单词salute就来自萨卢斯的名字Salus,本意是“wish health to”(祝健康)。于此同源的单词还有salutary(有益的)、salutation(致敬)。
salute: [sə'l(j)uːt] v.n.行礼,致敬,欢迎
salutation:[,sæljʊ'teɪʃ(ə)n] n.称呼,致敬,问候,招呼
salutary:['sæljʊt(ə)rɪ] adj.有益的,有用的,有益健康的
scribe(写):古代用铭刻的方式来写字
古代,在墨水发明之前,人们都是用铭刻的方式来写字的,即用尖刻之物在竹简、木板、泥版、蜡板等书写材料上刻画。所以在英语单词中,表示“写”的单词scribe及由此衍生的词根scribe-还含有“刻”的含义。如inscribe,既表示“题写”,也表示“铭记”。英语单词scribe来自拉丁语scribere,本意是“刻”。与它同源的单词有:script(脚本)、prescribe(开处方)、describe(描述)、manuscript(手稿)、circumscribe(限制)。
而英语中表示“写”的更常用单词write来自古日耳曼语,本意是scratch(刮擦)。
scribe:[skraɪb] v.写,记,划n.抄写员,作家,划线器
inscribe:[ɪn'skraɪb] vt.题写,铭记,铭刻
inscription:n.题词,铭文,刻印
starboard(右舷):控制船只方向的船舵所在一侧
在古代撒克逊人的船只中,负责控制船只方向的船舵安装在船的右侧外沿,所以在古英语中,这一侧的船舷被称为steorbord(steer board),后来演变为现代英语中的starboard(右舷)。船只靠岸时,必须使右舷朝外,用左舷靠近码头来装卸货物,所以在古英语中左舷被称为ladd borde(the loading side),后来演变为现代英语中的larboard(左舷)。由于starboard(右舷)和larboard(左舷)发音接近,不易区分,人们后来又将左舷称为port。port原指“港口”,由于船只进港时左舷朝向港口码头,所以就用port来表示左舷。
starboard:['stɑːbɔːd; -bəd] n.右舷adj.右舷的v.向右转舵
larboard:['lɑːbɔːd; -bəd] n.左舷adj.左舷的adv朝左舷
port:[pɔːt] n.港口,端口,左舷v.向左转舵
soy(酱油):中国人用黄豆制成的“豉油”
中国人很早就学会了使用黄豆制造酱油作为调味品,俗称为“豉油”(shiyou)。传到日本后大受欢迎,因为特别适合用来腌鱼。在日本,它的名称变成了shoyu,后来又变成soyu。荷兰殖民者到达日本后,发现了这种调味品,十分喜爱,将其传入欧洲,名称变成了soya。进入英语后,变成了现在的soy,既可以表示“酱油”(soy sauce),也可以表示用来制造酱油的大豆或黄豆(soy bean)。
soy:[sɒɪ] n.酱油,大豆,黄豆
soy sauce:酱油
soy bean:大豆,黄豆
supper(晚餐):以汤为主的晚餐
在古代,生活条件艰苦,人们一般在中午吃正餐,而到了晚上,通常只会简单喝一点稀饭。因此在古法语中,表示“晚餐”的单词是soper。它原本是个动词,与“soup”(汤)的词源相同,相当于英语中的 sup(啜饮)。英语单词supper(晚餐)来自法语soper,字面意思就是“供sup的食物”。
soup:[suːp] n.汤,羹
sup:[sʌp] vt.啜饮,呷,招待……吃晚饭vi.啜饮,呷,吃晚饭n.一口,少量
supper:['sʌpə] n.晚餐
salver(托盘):用来检验食物是否有毒的银盘
古代,暗杀他人的最好手段就是下毒。为了避免被人毒死,古代的君主和达官贵人在进食之前,专门有人负责检验食物是否有毒。这种检验食物是否有毒的过程在西班牙语中被称为salva,来自拉丁语salvare(save)。后来,人们发现银器可以用来检验食物是否有毒,因此用银盘来盛食物。这种可以检验食物是否有毒的银盘在英语中就被称为salver。与salver同源的单词有save、salvation。
salver:['sælvə] n.托盘,盘子
salvation:[sæl'veɪʃ(ə)n] n.拯救,救赎,救助
slave(奴隶):被征服者卖作奴隶的斯拉夫人
斯拉夫人(Slav)属于欧罗巴人种,分成三大支系:东斯拉夫人包括生活在东欧的俄罗斯人、乌克兰人、白俄罗斯人;西斯拉夫人包括生活在中欧的波兰人、捷克人、斯洛伐克人等;南斯拉夫人包括生活在巴尔干半岛的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斯洛文尼亚人等。在历史上,斯拉夫人经常受到其他民族的征服。公元950年,东法兰克王国国王奥托一世入侵斯拉夫,迫使波希米亚公爵波列斯拉夫一世称臣。从此以后,斯拉夫人长期遭受异族统治,大量斯拉夫人被卖为奴隶,以至原本表示“斯拉夫人”的拉丁语Sclavus变成了“奴隶”的代名词。英语单词slave(奴隶)就来自拉丁语sclavus,词义上已经与“斯拉夫人”无关,但我们从拼写上依然能看出它们之间的渊源。
slave:[sleɪv] n.奴隶,从动装置vi.苦干,拼命工作
slavery:['sleɪv(ə)rɪ] n.奴役,奴隶身份,奴隶制度
sycophant(谄媚者):替领导用下流手势侮辱对手的人
英语单词sycophant(谄媚者)来自希腊语sykophantes,由sykon(fig,无花果)+phainein(to show,显示)组成而成,字面意思就是fig-shower(显示无花果的人)。在这里,fig(无花果)隐喻女性外阴,指的是用手比划成女性外阴的形状来侮辱对方。在古希腊,政治家们表面上很正派,背地里却唆使自己手下用这种下流手势来侮辱自己的对手。而那些听从大人物的吩咐,用下流手势侮辱对手的手下则被称为sycophant(fig-shower)。现在,英语sycophant用来比喻那种卑鄙无耻、奴颜婢膝的谄媚者、马屁精。
sycophant:['sɪkəfænt] n.谄媚者,奉承者,马屁精adj.谄媚的,奉承的
silhouette(剪影):因厉行节俭而被嘲笑的法国财务大臣西卢埃特
英语单词silhouette(剪影)来自18世纪法国财务大臣Etienne de Silhouette的名字。在他担任财务大臣时,法国因为“七年战争”而陷入财务危机。他上任后厉行节俭政策,禁止铺张奢华,因此遭到很多人尤其是有钱人的憎恶。为了嘲笑他,人们把他的名字当成了各种便宜货的代名词。当时在法国出现了一种便宜的肖像方法,即在纸上剪出人物的外部轮廓。与常规的肖像画相比,这种剪影方式非常便宜。人们便沿用一贯的恶搞,将其称呼为silhouette。没想到后来这个词竟然长盛不衰,正式成为了表示“剪影”的名词。
silhouette:[,sɪlʊ'et] n.剪影,轮廓
sir(先生):对英国骑士的正式称呼
在英文中,Sir原本是对骑士(knight)的尊称,一般翻译为“爵士”。只有被册封为骑士的贵族才能被称为Sir。在语法中,Sir可放在受勋人的姓名或名字之前,但决不可放在姓氏之前,否则就是不敬。如称呼Issac Newton骑士应该是Sir Issac Newton或Sir Issac,但不能是Sir Newton。这与我们中文的说法正好相反。
人们在用Sir称呼骑士时,往往省略姓名,直接用Sir。久而久之,人们对没有获得骑士爵位的人也用Sir作为尊称,相当于中文中的“先生”。
sir: [sɜː] n.先生,爵士,阁下
serendipity(意外收获):根据斯里兰卡的古称锡兰杜撰的单词
英语单词serendipity指的是“意外发现珍宝、幸运的发现、惊喜”等含义。它是由美国作家Horace Walpole杜撰的。在他写给朋友的一份邮件中,Horace Walpole解释到,他是根据波斯神话故事《The Three Princes of Serendip》(三个锡兰王子)中的serendip一词,创造了serendipity一词。Serendip(锡兰)是Sri Lanka(斯里兰卡)的古称,来自阿拉伯语对斯里兰卡的称呼Sarandib。这个神话故事讲的是三个波斯王子去锡兰岛探险,一路上意外发现了很多他们并没有去寻求但很珍贵的东西。
但是,这个词直到20世纪才开始被广泛使用。美国浪漫爱情电影《Serendipity》(缘分天注定)中,片中男女主人公不止一次的传奇式相遇,是serendipity一词内涵的最好诠释。
serendipity:[,ser(ə)n'dɪpɪtɪ] n.意外发现珍宝,意外收获,幸运的发现,惊喜
Solomon(智者):智慧超群的所罗门
Solomon(所罗门)是古代以色列国王,以睿智为闻名。《圣经》中记载了许多他的事迹。据说他向上帝献祭后,上帝问他希望赐予他什么。所罗门说自己别无他求,只要“聪明的心”,可使明辨是非。于是上帝就赐予他智慧之心。下面这件事就充分反映了他的睿智:有一回,有两个妇女抱着一个婴儿来到所罗门面前,都说自己是婴儿的母亲,请求所罗门把婴儿判给自己。两人争论不休。所罗门判决说,应该把这个婴儿劈为两半,一人一半。于是其中一个妇女立刻宣布放弃争夺,祈求所罗门不要把婴儿劈开。于是所罗门就宣布这个展现了怜悯之心的妇女是孩子的真正母亲,把孩子判给了她。因此,人们就用judgement of Solomon(所罗门的判决)来比喻“公正、明智的判决”。所罗门也凭借自己的睿智成为了“智者”的代名词。
Solomon:['sɔləmən] n.所罗门,智者,聪明人
judgement of Solomon:公正、明智的判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