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yonet(刺刀):诞生了世界上第一把刺刀的法国小镇巴约纳
英语中表示“刺刀”的单词bayonet就来源于一座法国小镇巴约纳的名字Bayonne。巴约纳是法国南部的一座小镇,距离西班牙仅16公里,在历史上以制作精良刀具著称。据说世界上第一把刺刀就于1647年诞生于这座小镇,1647年开始装备法军。很多人都赞同这么一种说法:17世纪中期的法国农村爆发的军事冲突中,南部城镇巴约纳的士兵在打光了弹药后,急切之中把猎刀的刀柄塞入枪口,作为临时的长矛使用,这可能算是刺刀最初的渊源。
bayonet: ['beɪənɪt] n.刺刀v.用刺刀刺
该词的英语词源请访问趣词词源英文版:bayonet 词源,bayonet 含义。
baroque(巴洛克风格):十七世纪欧洲教会的艺术风格
巴洛克(baroque)是十七世纪欧洲的艺术风格,初发源于17世纪教皇统治的罗马。它的兴起与罗马天主教反宗教改革运动及西欧国家君权的加强有密切关系,或许是教会与宫廷需要表现动感与力量的艺术去表达对天主(上帝)与君王的尊敬与权威,传达对新教分裂公教(天主教)的不满及封建割据阻碍国家统一的不满;总之,它是为教权与君权的强化服务的,于是应运而生。
与文艺复兴时期所推崇的古典主义不同,巴洛克风格抛弃了单纯、和谐、稳重的古典风范,追求一种繁复夸饰、气势宏大、奔放、富于动感的艺术境界。这种风格集中体现在天主教的教堂上,并影响到了家具和室内设计。
古典主义者认为巴洛克风格是一种离经叛道的风格,因此就用barogque一词来形容它。关于barogque一词的来源,很多人认为它来自葡萄牙语,用来形容形状不规则、不圆润的珍珠。进入法语后,转变为“不规则”的意思,与巴洛克风格所强调的动感、夸张效果倒是很契合。
baroque:[bə'rok] adj.巴洛克式的,结构复杂的,不规则的n.巴洛克风格
brandy(白兰地):葡萄酒蒸馏浓缩后制成的烧酒
13世纪那些到法国沿海运盐的荷兰船只将法国干邑地区盛产的葡萄酒运至北海沿岸国家,这些葡萄酒深受欢迎。约在16世纪中叶,为便于葡萄酒的出口,减少海运的船舱占用空间及大批出口所需缴纳的税金,同时也为避免因长途运输发生的葡萄酒变质现象,干邑镇的酒商把葡萄酒加以蒸馏浓缩后出口,然后输入国的厂家再按比例兑水稀释出售。这种把葡萄酒加以蒸馏后制成的酒即为早期的法国白兰地。当时,荷兰人称这种酒为“brandewijn”,在英语中拼写为brandywine,字面意思是“燃烧的葡萄酒”(Burnt Wine)。英语单词brandy就是brandywine的缩写。
brandy:['brændɪ] n.白兰地酒
baron(男爵):直接从国王那里获得封地的贵族
男爵是贵族爵位中最低的一级。盎格鲁一撒克逊时代英语中已有男爵(baron)一词,但无男爵爵位,而且词义不够确定。似有“自由者”或“国王的臣仆”之意,并无尊贵之意。当时,所有那些直接从国王那儿得到封地的贵族都可称为男爵,但这并非由国王分封。正因当时男爵在世俗贵族中占了很高比例,以至于“男爵”一词长期作为贵族的集合名词使用。11-14世纪,男爵的封号和封地可通过血缘和婚姻关系传递,但不得随意出售和转让,历代国王也不随意增加或褫夺贵族封号。
1387年,理查二世封约翰·比彻姆为基德敏斯特男爵后,男爵才成为英国贵族的正式爵位,并且始终是人数最多的爵位。
baron:['bær(ə)n] n.男爵
baroness:['bær(ə)nɪs; -nes] n.男爵夫人,女男爵
Britain(不列颠):布列吞人的土地
我们知道,英国所在的地方被称为“大不列颠”(Great Britain),主要包括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等地区。那么,Britain这个地名是如何产生的呢?
在罗马入侵不列颠之前,统治不列颠地区的是凯尔特人。至于凯尔特人迁徙至不列颠的具体时间,尚存疑问。有些历史学家认为,首批凯尔特人约于公元前8—前5世纪之间由莱茵河下游和塞纳河流域分批迁入不列颠定居。而另一种观点则将之前推至公元前二十世纪早中期,认为甚至钟形杯文化时期就有操原始凯尔特语的移民到来了。依照此说,凯尔特语言、文化与民族播迁于不列颠诸岛,迄今已逾三千多年。
分批移入不列颠地区的凯尔特人中,其中的一支自称为Britto,即Briton(布列吞人)。也有人认为,布列吞人是移入不列颠地区的凯尔特人和不列颠的早期居民伊比利亚人混合后形成的民族。罗马人则称他们为Brittani,将他们所在的地方称为Brittania(布列塔尼亚),即“布列吞人的土地),英语单词Britain就来源于此。
罗马帝国结束对不列颠的统治后,盎格鲁-撒克逊人入侵不列颠。一些布列吞人逃离不列颠,越过英吉利海峡,来到了法国西部靠近英吉利海峡的一块土地。这个地方也因此被称为Brittany(布列塔尼)。
Britain:['brɪt(ə)n] n.不列颠,英国
British:adj.不列颠的,英国的,英国人的n.英国人
Briton:['britən] adj.布列吞人,不列颠人,英国人
barnstorm(巡回演出):美国草台班子在乡村谷仓的演出
19世纪初,美国一些二三流的剧团和马戏团去乡村巡回时,由于乡村缺乏剧场或大厅,往往租用农户的谷仓作为演出场地。这种演出往往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在不同农家的谷仓之间快速转移,就像暴雨(storm)一样转瞬即逝。因此,人们就把这种巡回演出形象地比喻为barnstorm。19世纪中叶以后,美国一些政治家在竞选中也频频到各地农村活动,有的还在谷仓举行讲演会,因此该词也常被用作政治术语,指政治家四出巡回发表竞选演说。
barnstorm:['bɑːnstɔːm] vt.vi.在乡村或小城镇巡回演出
barmecide(口惠而实不至的人):天方夜谭中假装殷勤的王子
阿拉伯名著《天方夜谭》中记录着这样一个故事,穷人奈沙尔沿途乞讨,来到了巴格达的波斯王子巴梅塞(Barmecide)的豪宅前。他鼓起勇气想进去讨碗饭吃,没想到到巴梅塞热情非常,允诺要给他一顿丰盛的饭菜。他请奈沙尔洗手,可是既没有盆也没有水。奈沙尔只好假装洗了洗手。巴梅塞吩咐仆人上菜,然后殷勤地邀请奈沙尔夹菜。可是饭桌上什么也没有。奈沙尔只好举起筷子,假装夹菜,嘴巴也慢慢咀嚼,好像真的在吃饭一样。巴梅塞不断地叫仆人上菜,各种美食都被他喊遍了,却没有一个真正上到饭桌上。巴梅塞还吩咐仆人上酒,并亲自假装给奈沙尔倒了一杯酒,还和奈沙尔碰杯了。奈沙尔也装模作样地喝了几杯酒,便假装喝醉了,突然扇了巴梅塞一个大嘴巴。巴梅塞责骂他,他赶紧道歉,并解释说自己是喝醉了,冒犯了他,请多多原谅。巴梅塞听他这么说,哈哈大笑起来,告诉奈沙尔,这么多年以来,他一直这样戏弄客人,没有一个人能像奈沙尔这样应付到底。然后,巴梅塞吩咐仆人端上真正的美味佳肴,跟奈沙尔畅饮起来。
从此以后,巴梅塞的名字Barmecide就成了假装殷勤,口惠而实不至的人的代名词。
barmecide:['bɑ:misaid] n.假装殷勤的人,口惠而实不至的人adj.欺骗的,虚伪的
Barmecide’s feast:n.虚幻的酒宴,虚情假意
baedeker(旅游指南):旅游出版业的红人贝德克尔
英语单词baedeker源自十九世纪德国出版商卡尔·贝德克尔(Karl Baedeker)的姓名。他所出版的《贝德克尔旅游指南》囊括欧洲各国的旅游指南,内容丰富,样样洒洒,包罗万象,携带方便,红了好多好多年。
贝德克尔本人酷爱旅游。最初,他仅仅是把自己旅游过的国家和城市,通过文字和插图,钜细靡遗地记录下来供后来的旅行者参考,随着他走过的城市越来越多,出版的书也就越来越多。后来他的儿子也开始加入了这样的旅行写作行列。翻译成英文之后,这套书的实用性和资讯性之高,让很多读者都趋之若鹜,慢慢地也有些读者以这样的方式加入Baedeker丛书的写作行列,所以影响力不断扩大,后来变成了“旅游指南”的代名词,并且还扩展到其他领域,表示“入门手册”。在二战期间,德国曾对英国城市开展空袭,空袭目标就是根据《贝德克尔旅游指南》来选择的。
baedeker:['beidikə] n.旅游指南,入门手册
barrister(出庭律师):有资格越过围栏上挺辩护的律师
在英国,律师分成两种:barrister和solicitor。barrister是出庭律师、大律师,具有上庭辩护的资格,常根据其发音称为“巴律师”;solicitor是事务律师,只能办理法律事务,不能上庭辩护,常根据其发音称为“沙律师”。barrister中的bar指的是庭审现场中将法庭和旁听席分开的围栏,因此barrister的字面意思就是有资格越过围栏,上庭辩护的律师。
barrister的词源可以追溯至12-13世纪。当时,英国国王被逼签署了《大宪章》,在威斯敏斯特宫设置固定的皇室民事法庭。为了给原被告提供法律服务,越来越多的律师聚集在此地附近。法庭附近的客栈(inn)里聚集了越来越多的律师和来此拜师学艺的律师学徒。这些律师和学徒自发组织起来,形成了具有行业协会性质的“律师学院”(Inns of Court),最有名的有四个学院。律师学院采取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方式,最主要的一种教学手段就是模拟法庭。在模拟法庭上,由资深律师组成的学院主管和教师扮演法官,学徒们扮演原告和被告,就某一法律问题进行深入的讨论。模拟法庭通常在学院的餐厅举行,布局模仿真实法庭,学生们坐在围栏(bar)的后面,按照资历的不同分为inner-barrister和utter-barrister。inner-barrister通常译为“内席律师”,字面意思就是“坐在围栏后方内侧的人”,指资历较浅的学徒,坐在围栏后方的内侧;utter-barrister通常译为“外席律师”,字面意思就是“坐在围栏后方外侧的人”,指资历较深的学徒,坐在围栏后方的外侧。学徒通常需要在学院中学习5-7年后,表现符合要求,才有可能被学院晋升为外席律师。而成为外席律师则意味着你已经获得行业协会的认可,获得了上庭辩护的资格。新晋升的外席律师只能在国王设在地方的巡回法庭中上庭辩护,还需要继续在律师学院中深造、服务大约5年后,才能取得在中央法庭上庭辩护的资格。这之后,才算得上是名副其实的barrister。在英国,成为一名barrister一般需要花费十年以上时间,并且学费不菲,因此通常只有贵族子弟才能负担得起。但同时barrister也是社会精英的身份象征。
在法律领域,原本表示法庭围栏的bar衍生出“法庭、律师群体、律师行业”等含义,而call to the bar就是“获得出庭律师资格”的意思。
barrister:['bærɪstə] n.出庭律师,大律师
solicitor:[sə'lɪsɪtə] n.事务律师,法律工作者,法律顾问
bar:[bɑː] n.法庭,律师群体,律师行业
call to the bar:获得(出庭)律师资格
barge(驳船):古埃及人用来运输货物的拖船
古埃及人生活在尼罗河畔,很早就学会了造船航行的技术。为了充分利用尼罗河水的自然力量,他们还发明了最早的驳船,在科普特语中称为baris。这种船宽敞结实,据古代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在其名著《历史》一书中记载,一次可以装载上千塔兰特(古代重量单位,大约60公斤)的货物。古埃及人用柳木和芦苇编织成筏子,将其系在baris前面,为它提供牵引力,并在baris的尾部用绳子绑块石头来保持方向,轻快的筏子就会拖着沉重的baris沿尼罗河顺流而下。英语单词barge就源自古埃及人制造的这种baris,用来表示平底、宽大的货船,即所谓的驳船。这种船行动迟缓笨拙,所以barge一词又衍生出“笨拙或粗鲁地闯入”之意。
barge:[bɑːdʒ] n.驳船,拖船vt.用驳船运输,笨拙或粗鲁地闯入vi.蹒跚,闯入
bandit(盗匪):中世纪欧洲被皇家公告剥夺公权的人
在封建时期的欧洲,各级封建领主都可以发布ban(公告),其中最高级别的是皇帝颁发的ban,被称为imperial ban(皇家公告)。与其他公告不同的是,只有皇家公告可以宣布剥夺某人的公权。这种剥夺他人公权的法律行为在意大利语中被称为bandire,是英语单词banish(放逐)的词源,而被剥夺公权的人则被称为bandito,英语单词bandit就来源于此,本意就是被剥夺公权的人。
在当时,一个人若是被剥夺公权,意味着他失去法律的保护,所有人都可以抢劫、伤害甚至杀死他而无需承担任何法律后果。别人若是帮助他,则也会被剥夺公权。被剥夺公权的人只能到当局自首,才有可能撤销剥夺其公权的公告,但有些更加严厉的公告是不可撤销的。受到这种公告惩罚的人,唯一出路就是亡命天涯,落草为寇了,所以bandit一词逐渐衍生出“盗匪”之意。
皇家公告不仅可以宣布剥夺某个人的公权,还可以宣布剥夺某座城市的公权,其他城市可以攻击、掠夺或征服这座城市。17世纪,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鲁道夫二世因为德国城市多瑙沃尔特爆发的反天主教暴乱而宣布剥夺该城市的公权,从而引发了著名的“三十年战争”。
bandit:['bændɪt] n.强盗,土匪,被剥夺法律保护者,亡命之徒
banish:['bænɪʃ] vt.放逐,驱逐
outlaw:['aʊtlɔː] vt.放逐,剥夺法律保护n.被剥夺法律保护者,亡命之徒,歹徒
ballet(芭蕾):意大利宫廷宴会中的舞蹈表演
英语单词ballet(芭蕾)由ball(舞会)+let(指小形式)构成,字面意思就是“小型舞会(舞蹈)。ballet来自意大利语balletto,是ballo(英语单词ball的词源)的指小形式,最初指的是15世纪时流行于意大利宫廷中的一种舞蹈表演,在宫廷宴会中,经常会有这种舞蹈表演来娱乐宾客。我们知道,ball(舞会)是指以跳舞为主要内容的社交活动,在舞会中,所有人在大部分时间都在跳舞,而ballet则仅仅在宴会的一部分时间进行,跳舞的也仅仅是一部分人,大部分人则在旁观看。从这个意义看,ballet确实是ball的缩小形式,所以ballet拼写为ball的指小形式正是它们之间关系的恰当描述。
ballet源自意大利,兴旺于法国,经由法语进入英语,所以发音也具有法语特定,最后一个t不发音。
ballet:[bæ'le] n.芭蕾舞,芭蕾舞剧
ball:[bɔːl] n.舞会,球
ballast(压舱物):为增加船只稳定性的无用负载
古代人在使用帆船航行时发现,如果船底太轻,帆船很容易被风刮得东倒西歪,无法稳定行驶。因此,为了增加帆船的稳定性,他们会在帆船底部放置一些重物。如果船上的货物已经全部卖出,就只能用一些无用的重物如石头来压在舱底。这种没有价值的压舱物在英语中就叫做ballast,在古英语中由bar(=bare,空的,光的,无用的)+last(=load,负载)构成,字面意思就是bare load(无用负载)。在修建铁路时,需要在路基上铺上道渣碎石来压实路基土方。这种道渣碎石也可以称为ballast。
ballast:['bæləst] n.压舱物,压载物,道渣碎石vt.给……装压舱物,给……铺道渣
balk(障碍):农田中的田脊或田埂
英语单词balk的最初含义是农田中没犁过的条状区域,即两条犁沟之间的田脊或分割两块农田的田埂。作为动词时,表示“在犁地时留下田脊或田埂不犁”,引申为“(有意)忽略”。由于犁过的农田都是平整的,而田脊或田埂高高突出在农田之上,因此balk作名词时又衍生出“障碍、梁木”等含义,作动词时又衍生出“阻碍、阻止、退缩、止步不前”的含义。在体育运动中,还可以表示动作中断违规,如棒球运动中投手做出投球动作后却没有投球,跳远运动员跑过起跑区域后没有起跳,马术表演的马在栏杆前突然止步不前。
balk:n.障碍,田脊,田埂,梁木vt.忽略,阻碍,阻止vi.犹豫,退缩,止步不前,(棒球)佯投。
balance(平衡):由两个秤盘构成的天平
世界上最早的天平是古埃及人发明的。在7000多年前,古埃及人就发明了一种悬挂式的天平来给麦子称重。这种天平有两个秤盘,分别悬挂在秤梁的两边,使用的是石头做成的砝码。迄今发现的最古老的天平出自上埃及第三王朝,约公元前2500年。
古希腊人也会使用天平,并最早创造了衡器理论。古希腊科学家亚里士多德、欧几里德和阿基米德都曾经研究过等臂杠杆的平衡、稳定性以及天平灵敏度与臂长的关系。古希腊人所使用的天平与古埃及天平类似,也是由两个秤盘构成。
到了古罗马时期,出现了杆秤,即只使用一个秤盘和一个秤砣,通过秤砣在秤梁上的位置来确定秤盘上的货物的重量。与需要两个秤盘和多个不同刻度的砝码的天平相比,杆秤无疑更加先进。
英语单词balance最初的本意是“天平”。它源自古拉丁语bilanx,由bi(two,两个)+lanx(pans,盘)构成,指的就是“由两个秤盘构成的天平”。后来,该词又逐渐衍生出“平衡”的比喻之意,再在财会领域中,由“财务平衡表的差值”而衍生出“余额”之意。
balance: ['bæl(ə)ns] n.天平,平衡,余额vt使平衡,使相称,结算vi.保持平衡,抵消。
badge(徽章):中世纪骑士的家族标识
英语单词badge(徽章)本意是骑士的家族标识,最早出现于中世纪骑士比武大会。在比武时,骑士全身上下都被铠甲包裹。为了表示自己的身份,骑士往往在自己的盾牌上装饰上不同的图案。所以现在的徽章,如国徽、队徽往往都设计为盾形。与西方相比,中国的家徽文化不发达,这可能与中西方的文字差异有关。西方文字通常是拼音文字,因此不如图案那么鲜明形象,而中国的汉字是象形文字,本身就适合作为图案来使用。因此中国古代将军领军打仗时,旗帜上往往使用自己的姓氏来标明身份。
跟badge拼写很接近的一个单词是badger(獾)。据说獾之所以被称为badger,是因为它的前额上有醒目的白色条纹,就像是一个徽章。
badge: [bædʒ] n.徽章,纹章,标识
badger: ['bædʒə] n.獾
bugger(鸡奸者):被视为异端的保加利亚人
英语单词bugger(鸡奸者)源自中古拉丁语Bulgarus,等于英语单词Bulgarian(保加利亚人)。保加利亚人是怎么跟“鸡奸者”扯上关系的呢?原来,在中世纪晚期,在保加利亚所在的巴尔干半岛地区流行一个基督教异端学派,叫做“鲍格米勒派”(Bogomilism)。该学派受保罗派二元论影响,认为上帝生两子,即代表善的基督和代表恶的撒旦。撒旦背叛上帝而被逐出天界,因而创造了我们人类所生活的物质世界,人类必须摒弃一切欲望和罪恶,以求亲近上帝。该派和源于法国中部的另一基督异端学派阿尔比派都强调持守“清洁”,反对“腐化”,因此都被称为“清洁派”。
13世纪初,教皇英诺森三世与法国北部封建主组织的十字军镇压阿尔比派教徒。由于阿尔比派和鲍格米勒派都宣扬持守“清洁”,因此很多赢得了很多民众的同情。天主教会为了抹黑他们,就掀起了一场舆论攻势,大肆宣扬这些异教徒性生活混乱,喜爱鸡奸之类的变态行为。因此,本来等同于“保加利亚人”的bugger一词,由于受被视为异端邪说的鲍格米勒派及阿尔比派的牵连,就变成了贬义词,成了“异教徒”、“鸡奸者”的代名词。
bugger:['bʌgə] n.鸡奸者,同性恋者,家伙vt.鸡奸
buggery:['bʌgərɪ] n.鸡奸,肛交
Bulgarian:[bʌl'ɡεəriən] n.保加利亚人,保加利亚语adj.保加利亚的,保加利亚人的
ban(禁令):封建领主在其领地上发布的强制性公告
在欧洲的封建社会中,领主在自己的领地上(manor)拥有许多经济特权。其中一项特权是,领主可以发布公告,强制要求领地内的所有居民做某事或禁止做某事,如要求居民给领主服兵役、禁止狩猎、捕鱼等,甚至要求居民必须使用领主所提供的公用设施,如水井、磨坊、烤房、桥梁等,并向领主支付相应的使用费。领主所发布的这种公告在拉丁语中称作bannun,英语单词ban(禁令)就来源于此,本来既可是命令做某事或禁止做某事,但后来词义逐渐缩小为“禁止做某事”。同源的还有单词banns(结婚公告)。
从单词ban衍生出形容词banal,原意是“与ban有关的”,如banal right指的就是领主所拥有的发布公告的权利。由于领地内所有人都必须遵守领主的公告,所以banal一词逐渐产生“公共的,普遍的”之意,进而产生“司马见惯的,陈腐的”的含义。
单词abandon(放弃)也与ban有关。它源自法语词组 à bandon(under control or jurisdiction),其中的à =at,bandon和ban一样源自拉丁语bannun,表示“控制、管辖”。 该词组常用于法律术语mettre a bandon(put something under someone else’s control),表示“放弃对某物的控制、放弃某些权利”,如Mettre sa forest à bandon意思就是放弃对森林的权利,其他人可以去森林狩猎、伐木。
ban:[bæn] n.禁令vt.禁止,取缔
banns:[bænz] n.结婚公告
banal: [bə'nɑːl; -'næl] adj.平庸的,陈腐的,老一套的
banality:[bə'nælɪtɪ] n.陈词滥调,平凡,陈腐
abandon: [ə'bænd(ə)n] vt.放弃、舍弃、离弃
bacchanalian(饮酒狂欢的):古希腊罗马的酒神节
酒神是古希腊及古罗马人民普遍崇拜的一个重要神灵,拥有自己的固定节日——酒神节。早在公元前7世纪,古希腊就有了“大酒神节”。每年3月为表示对酒神狄的敬意,都要在雅典举行这项活动。人们在筵席上为祭祝酒神所唱的即兴歌,称为“酒神赞歌”。它以即兴抒情合唱诗为特点,并有芦笛伴奏,朗然起舞,受到普遍的欢迎。到公元前6世纪左右,酒神赞歌发展成由50名成年男子和男孩组成的合唱队、在科林斯的酒神大赛会上竞演的综合艺术形式。酒神赞歌时代也是希腊抒情合唱诗盛行的时代,井导致了古希腊戏剧、音乐艺术的发展。古希腊的悲剧、喜剧和羊人剧都源于“大酒神节”。
这个节日从意大利南部传入罗马后,起初秘密举行,共3日,只有妇女参加。后来男子也被允许参加,举行的次数多达一个月5次。这种成了狂欢酒宴的节日使罗马元老院于西元前186年发布命令在全意大利禁止酒神节。但多年来这一节日在意大利南部却没有被取缔。
英语单词Bacchanalia(酒神节)、bacchanal(饮酒狂欢的)和bacchanalian(饮酒狂欢的)都源自酒神的拉丁名字Bacchus(巴库斯)。
Bacchanalia:[,bækə'neiljə] n.(古罗马)酒神节
bacchanal: ['bækən(ə)l; -næl] adj.酒神节的,饮酒狂欢的n.酒神节,饮酒狂欢
bacchanalian:[,bækə'neiljən] adj.酒神节的,饮酒狂欢的n.发酒疯的人
burke(捂死):杀人卖尸的连环杀手伯克
19世纪初,在英国发生了一起骇人听闻的凶杀案。当时,随着医学的快速发展,对共医学解剖用的尸体的需求激增。当时有个名叫威廉·伯克(William Burke)的爱尔兰人,移居到苏格兰的爱丁堡,居住在他同乡威廉·黑尔(William Hare)所经营的公寓内。
1827年,公寓内一名孤寡老人去世。伯克和黑尔一道把他的尸体从棺木中偷出,卖给了一名外科大夫,发了一笔小财。随后,这两人看到了生财之道,在后来的十个月内,他们利用情妇和妻子,诱骗了至少15名过路的酒鬼、妓女等来投宿,灌醉后将他们闷死,然后把完整的尸体卖给医生。最后,他们在谋害一名妇女时失败暴露。黑尔揭发同案犯后获释,而伯克则被判处绞刑。
在执行绞刑时,愤怒的围观群众纷纷大叫“burke him!”,意思是用伯克的作案手法来捂死他。从此以后,伯克凭此凶杀案而遗臭万年,甚至进入了电影,同时还为英语词汇添加了burke这一单词,表示“捂死”之义,后来又引申出“悄然平息”等意思。
burke:[bə:k] vt.捂死,使窒息而死,秘密除去,悄然平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