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词首页 公众号 小程序

whereby:凭借

来自 where + by, 字面含义为: by where, by which, 词义引申为“凭借”。

该词的英语词源请访问趣词词源英文版:whereby 词源,whereby 含义。

white elephant:无用而又累赘的东西;昂贵而无用之物

相传,在暹罗国即古泰国,白象( white elephant )被视为圣物,王室规定除了暹罗王之外任何人都不得乘坐或役使。由于白象十分稀少而珍贵,故捕获的白象均须送入宫中,由专人喂养。暹罗王常把白象赐予失宠的臣子,以此来惩治他。白象食量很大,饲养颇费钱财,一般人根本供养不起,而且视为圣物,不能役使,只能白白喂养。因此对臣子来说,白象成了弃之不敢,留之无用的沉重包袱和巨大累赘,最后往往使主人不堪负担乃至倾家荡产。据此,英语便用 white elephant 喻指“无用而又累赘的东西”,“昂贵而无用之物”或“沉重的负担”,“对己无用对人有用的东西”。

wheat:小麦;小麦色

成熟的小麦是小麦色,可是磨成粉之后小麦粉是白色的,所以词源角度, wheatwhite 同根, wheat = that which is white 。而与 white 相反的 black ,实际与阿尔卑斯山脉的 Mont Blanc 即勃朗峰( the white mountain )中的 blanc 同源。火焰正旺时是白热,燃烧后的灰烬确是黑色的。

waterloo(惨败):拿破仑惨遭失败的比利时小镇滑铁卢

滑铁卢( Waterloo )是比利时的一个小镇,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以南大约二十公里。1815年,在比利时的滑铁卢,拿破仑率领法军与英国、普鲁士联军展开激战,法军惨败。随后,拿破仑以退位结束了其政治生涯。从此以后,滑铁卢( Waterloo )的名字响彻世界。即使对它毫不了解的人也常常把它的名字挂在嘴边,说起某人在某场官司或某场比赛中遭到失败时,就必定会说,某某遭遇了滑铁卢。

Waterloo:[,wɔ:tə'lu:] 滑铁卢,惨败,致命打击

Watt(瓦特):改进蒸汽机的苏格兰工程师瓦特

詹姆斯·瓦特( James Watt ,1736 - 1819年)是英国著名的发明家,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的重要人物。1776年他制造出第一台有实用价值的蒸汽机。以后又经过一系列重大改进,使之成为“万能的原动机”,在工业上得到广泛应用。他开辟了人类利用能源新时代,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后人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发明家,就把功率的单位定为“瓦特”( Watt )。

Watt:[wɑt] n. 瓦特

workaholic:工作狂;沉迷于工作的人

alcoholic 一词于18世纪末出现在英语中时,它仅作形容词用,意为“酒精的”或“含酒精的”;而它首次以名词身份出现则是在1870年左右,用以指“酒”,而且是以复数形式出现的。约在1890年 alcoholic 才开始用于至今仍在使用的词义,即“饮酒过度的人”或“嗜酒者”。

1968年美国一位名叫 Wayne Oates 的教会指导员( pastoral counselor )仿 alcoholic 造了 workaholic 一词,用以指“工作迷”或“工作狂”。该词系由 work (工作)加 -a ,再加 alcoholic 的尾部 -holic 缩合而成。 Oates 本人就是一个典型的 workaholic ,他从早到晚忙个不停,工作时连家人都不能见到他。只是在他五岁的儿子要求约见他时,他才发现自己是一个这样的人。

1972年他出版了一本名为 Confessions of a Workaholic (一位工作狂的忏悔录)的书。正是由于这一原因,人们总是认为 workaholic 一词系此人所杜撰, workaholic 也因此得以推广。这个词很快地被记者们用在全国各种报刊上,并传至英国和澳大利亚等国。随后又出现了一系列以 - ( a ) holic 结尾、构成方式类似的混成词,如 hashaholic (1973), chocaholic / chocoholic (1976), bookaholic (1977)和 wordaholic (1978)等,这些词都带有“对……痴迷的人”或“沉湎于……的人”之意。

wimp:懦弱的人;体弱的人;没有骨气的人

这是个口头用语,20世纪70年代始用于美国,起初在学生中流行,以后又传至英国。关于其由来,有两种说法:其一, wimpwhimper (抽泣,呜咽)或 whimperer (抽泣者)之缩略,性格懦弱的人或没有骨气的人往往因疼痛或委屈而哭哭啼啼( whimper )的,故人们以 wimp 称之;其二,该词源于美国漫画家埃尔齐·西格( Elzie C. Segar, 1894 - 1938)创作的连环画 Popeye (大力水手)中名叫 Wimpy 的衣着邋遢的大胖子。

wholesale:批发(的),以批发价

这个词一看就知道是个复合词,由 whole (整个的)和 sale (出售)合成,用以指“批发”是不难理解的。只是有一点需加说明, wholesale 原先仅指卖布,是“成匹成匹地卖”( selling whole pieces of cloth )的意思。

wholesale 的反义词 retail (零售,零卖)早先也专指卖布。它源自古法语动词 tailler 'cut' (裁,切)和 retailler 'cut up' (裁成小块)的派生词 retaille 'piece cut off' (裁开的小片),所以原义为“裁开卖”或“一点点地卖”( selling by small pieces ),最后又引申为“零售”。

另外,从词源上看, tailor (裁缝)和 detail (细节)二词跟 retail 都有亲缘关系。 tailor 也源于古法语动词 tailler 'cut' (裁,切),含有 cutter (裁剪的人)的意思。 detail 借自法语détail 'little piece cut off' (切下的小片),源于动词 tailler 的派生词détailler 'cut into pieces' (切成小块)。但 detail 却是通过法语短语 en détail 'piece by piece, item by item' (零星地,逐项地)引进英语的。英语还同时把该法语短语一起借过来,作 in detail (详细地)。

whole:全部的;整个的

这是一个比较古老的词,在古英语中词形为hāl/hæl,原意是“健康的”、“完全的”。 whole 这一词形是大约在16世纪由 hole 加上字母 w 构成的。当时有不少首字母为 h 的词都一度在词首加上 w ,如 hood (风帽;车篷), hoard (囤积;贮藏), hore (妓女)等,到现在只有 whore (妓女)一词还保留着首字母 w

wholesome (对健康有益的;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是由 whole 加形容词后缀 -some 所构成,在古英语中作hālsum,至今还保留着 whole 的原始词义。

halewhole 的姐妹词,也可以说是 whole 的变体,始用于13世纪,至今仍有较强的生命力,一般用于固定短语 hale and hearty ,意思是“精神矍铄的”。

此外,还有 heal (治愈), health (健康)这两个词在词形和词义上与 wholehale 有较密切的亲缘关系。

Welsh:威尔士人;威尔士语;威尔士的

公元450年,日耳曼的一个部族——盎格鲁撒克逊人( Anglo-Saxons )入侵并统治了英伦诸岛,他们把那里的原住民凯尔特人( Celts )称作 wealh ,意思是“外国人”。15世纪以后该词演变为 Wales ,成了英国一个王国威尔士的名称,其古英语形容词形式 waelisc ,原义为“外国的”,则演变为现在的 Welsh ,用以表示“威尔士的”,作名词用时,指“威尔士人”或“威尔士语”。

Welsh 同出一源的德语形容词 welsch (外国的)及名词 Welschland (外国,尤指意大利、法国)至今还保留着“外国的”这一古义。另外,我们还能从 walnut (胡桃)一词的来源探寻到 WalesWelsh 的原始词义。(参见 walnut

wellington:长统橡胶雨靴;防水橡胶靴

1815年在滑铁卢战役指挥反法同盟军击败不可一世的拿破仑而闻名的英国陆军元帅名叫(1 st ) Duke of Wellington (威灵顿公爵,1769 - 1852),人称“ the Iron Duke ”(“铁公爵”)。他本名 Arthur Wellesley ,但后人往往将他的原名遗忘,而只知其大名为 Wellington 。在战场上 Wellington 和手下军官总是穿着一种过膝长统军用皮靴,即使在议会他也总穿着这种军靴。

为了纪念这位世界征服者的征服者,英国人称军用皮靴为 wellington boot ,嗣后又简称为 wellington 。名称的由来可以一直追溯到1817年。据传,有一次维多利亚女王问这位公爵他穿的军靴叫什么名字,他回答道,“ Wellington's ”,女王说,“ Impossible ! There could not be a pair of Wellington's !”。

今天在雨天或潮湿地行走时穿的长统橡胶雨靴或防水橡胶靴也称 wellington 。到1961年 wellington 一词在口语中还常被缩短为 wellywellie 。以此人的大名命名的还有新西兰的首都 Wellington (惠灵顿)和 wellingtonia (巨杉)等。

well-heeled:有钱的;富有的

该词源于斗鸡( cockfight ),原指给斗鸡( fighting cock )的脚上缚有距铁( equipped with spurs at its heels ),以后转喻“带着枪的”( armed with a gun ),“有很多武器的”( well provided with weapons ),到19世纪末开始用于今义“有钱的”( well provided with money )或“富裕的”( well off ),并一直沿用至今,因为人们认为有钱比有枪更安全。

另有一种说法,一个贫困者穿的鞋往往后跟磨损得很厉害,英语可用 down at heel (后跟磨掉的)一语来形容,那么一个舍得在鞋子上花钱,把鞋跟钉得很好的有钱人,用 well-heeled 来表示就自然不过了。

welcome:欢迎

乍看起来, welcome 像是 wellcome 二词复合而成。相应的法语词 bienvenubien 'well' + venu 'come' )不是也有类似的组合吗?其实,词义虽然差不多,但词形的构成却各有源头及演变过程。

welcome 在古英语的词形为 wilcuma ,由 wil 'desire, pleasure' (即今 will 的词源)和 cuma 'comer' (来自 cuman 'come' )合成,意为 desired guest (渴望见到的客人)或 agreeable guest (令人愉快的客人),对于这样的客人我们当然是欢迎的。到了中古英语初期,受了古法语 bienvenu 的影响,加之 wilwel (即今 well 的前身)比较相似, wilcuma 便逐渐演变为 welcome 。它可用作名词和动词,表示“欢迎”或“迎接”,也可作感叹词用,表示“欢迎”,还可用作形容词,用于“受欢迎的”、“可喜的”、“可以随便做的”等义。

1960年 you're welcome 在美国英语中开始被作为回答对方道谢时用的客套语,相当于汉语“不用谢”或“别客气”。

weird:古怪的;怪异的;奇特的

在莎翁的名剧《麦克白》( Macbeth, 1605)中,麦克白以 weird sisters 称呼他在荒野上遇见的三女巫,这并没有什么不敬之意。 weird sisters 原指神话中的命运三女神,相当于希腊、罗马神话中的 Fates 及北欧神话中的 Norns ;而 weird 一词在古英语中作 wyrd ,原本就是“命运”的意思。 weird 原为名词,经莎翁这么一用,此后便转类为形容词,有 having power to control fate (能够控制命运的)之意。至于它的今义“怪异的”等则是到19世纪时因受雪莱和济慈等诗人和作家的青睐而通用起来的,一般用于口语。20世纪中期出现的 weirdieweirdo 都是由 weird 衍生的,均指“怪人”或“怪物”。

Wednesday:星期三

在古英语中 Wednesday (星期三)原作Wōdnesdaeg,意即 Woden's dayWoden 乃日耳曼战神 Tyr 之父,相当于罗马神话里的商业之神 Mercury 。古罗马人以 Mercury 来命名星期三,把星期三叫做 Mercurii diēs。其实,英语Wōdnesdaeg就是译自该拉丁词,只是译借时把 Mercury 换成 Woden 而已。相应的法语词 mercredi (星期三)亦源于此。

wedlock:已婚(状态)

这个词乍一看像是个复合词,由 wedlock 合成。从其释义“已婚(状态)”来看,将 wedlock 理解成 being locked in marriage 也未尝不可。但若追本溯源,我们会发现,其中的 lock 并非我们所熟悉的 lock ,不含“锁”或“拴住”的意思。 wedlock 源于古英语wedlāc,由 wedd 'pledge' (誓言)加名词后缀lāc 'activity' (活动)构成,原义为 marriage bond (婚约)或 nuptial vow (婚誓),这反映在 to keep wedlockto break wedlock 这样一些早先的短语中。13世纪以后,也许是因为词形变化的缘故,又受了 lock 词义的影响, wedlock 开始用以表示“已婚状态”或“结婚生活”,且多用于( born ) in wedlock (婚生的),( born ) out of wedlock (非婚生的,私生的)这两个搭配中。

weathercock:风向标;见风使舵的人

公元9世纪中期罗马天主教会规定,每个教堂的尖顶上要安一个公鸡模型,表示圣彼得( St. Peter )在公鸡啼叫两遍前三次不认耶稣。耶稣被捕的时候,彼得出于软弱而不敢承认是耶稣的门徒,鸡叫第二遍时,耶稣的警告闪过他的脑际,他懊悔万分,跑出去放声痛哭。正如1619年一位作家所说的,公鸡模型安在教堂尖顶上意在使世人时时“想起自己所犯的罪孽,并和彼得一起祈求上天的宽恕……”( ... remember our own sinnes and with Peter seeke and obtaine mercy ... )。以后,人们常将这种雄鸡模型安于风向标上, weathercock 也因而得名。 weathercock 除表示“风向标”外,有时也用于喻义,指“见风使舵的人”或“随风倒的人”。但美国英语不用 weathercock 指“风向标”,而代之以 weathervane 。(参见 cock

wannabe:想望者;幻想成功者;幻想成名者

这是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一个词,在美国的通俗文化中颇为流行,原先专指模仿美国摇滚乐红歌星麦当娜( Madonna Ciccone, 1958 - )的女歌迷。这些歌迷中有许多人在衣着、打扮和言谈举止上竭力模仿他们心目中的偶像。究其根源, wannabe 乃是短语 want to be 在美国英语发音上的讹误形式( corruption ),也可以说是 want to be 的流行缩略语( popular abbreviation )。以后该词也常用以形容想模仿成功的电脑科技人员的电脑迷。

到了90年代其词义进一步扩大,转指“想望者”、“有抱负的人”、“幻想成功者”或“幻想成名者”,多少带点贬抑含义,而且作为一个非正式词被收录到一般辞书中。 wannabe 亦作 wannabee

walnut:胡桃(木);胡桃树;核桃

在古英语中作 wealhhnutu ,相当于 Welsh nutWelsh 意为“外国的”,而 Welsh nut 则有“外国坚果”之意。英国一度把外国进口的东西都冠之以 Welsh ,这种东西最早是从中东传入英国的,所以英国人以 Welsh nut 称之,以别于 chestnuthazelnut 等。以后人们把 Welsh nutwall 一词相联系,终于使它演变为 walnut 这一形式。这是俗词源一个较为典型的例子。(参见 Welsh

wallflower:桂竹香;墙头花;壁花

这是一种庭园植物,花的颜色有黄色、红色等,香味馥郁,形容雅致。此花之所以得名 wallflower ,是因为它生长在墙缝间,汉语作“桂竹香”,亦可译为“墙头花”。

在英国牧师、诗人赫里克( Robert Herrick, 1591 - 1674)的抒情诗中有这样一则传奇爱情故事:一位美丽的少女因遭长期监禁,试图翻越高墙逃走,去和情人相见,不慎滑跌下来,香消玉殒。爱神怜其不幸,将她变成“墙上花”( flower of the wall ),诗人认为 wallflower 一词即源于此。

今天,该词除了指墙头花之外,还常用于喻义。社交聚会中因害羞或不受欢迎而独坐一旁的人,特别是因无人邀请跳舞而干坐一旁的人,英语也常用 wallflower 一词来比喻,可直译为“壁花”。最初只指女士,后来也指男士。那么是谁最先使用这个有趣的比喻呢?始作俑者至今已无从考证,但 wallflower 这一用法始见于英国伯爵夫人坎贝尔·普雷德( Mrs. Campbell Praed )1820年的作品《郡办舞会》( County Ball )中。